其他
独家 | Apple Watch 隔空手势发布!这是它背后的故事
硬哲学是爱范儿报道硬件设计的栏目,我们希望剥离技术和参数的外衣,探求设计与人文的本源。
Apple Watch 产品经理 Eric Charles 说,这些手足无措的时刻,实际上耗费了用户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操作。团队希望在关键时刻能提供一种可靠且直观的方式,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运行,而无需额外的操作。重视 Apple Watch 的手势交互,因为每个人都在经历「情境性残疾」「双指互点两下」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2015 年,彼时 Apple Watch 发布还不满一年。在一份名为《Motion and gesture input from a wearable device》的专利文件中,苹果试图探索通过肌腱感知和骨骼运动作为输入命令的可能。
从所有人角度出发是苹果设计原则之一,他们认为不应以人群多寡做差异对待,残障人士应该拥有同等使用产品的权利。但在官方交互设计的文档中,苹果对「残障」的定义却不太寻常: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残疾。除了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所经历的残疾外,还有一些暂时性的残疾——比如由于感染导致的短期听力丧失——以及一些特定情境下的残疾——比如在嘈杂的火车上无法听清——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影响到每个人。
手机可以单手操控,但 Apple Watch 从设计之初就固定于用户手腕之上,当你触摸屏幕时,实际上两只手都占用了。
简单直观
目的性明确前者要求没有学习门槛,目的性明确要求这个动作必须能代表用户的意图,不是误触的结果。相同的理由,「双指互点两下」只能在亮屏状态下才能激活。Eric 解释说,如果用户无法看到屏幕,就可能不知道做出了什么回应。心率传感器的小 bug,意外催生了「双指互点两下」
与辅助功能的手势操控运行在 CPU 上不同,「双指互点两下」调用了 S9 芯片的四核神经网络引擎,这使得算法检测提高了 15% 的准确性。
在一个月的使用中我发现,与应用内部的手势相比,通知类的即时手势反馈更为实用,尤其在电话和微信这些高频应用场景中。前者只是锦上添花,后者才是雪中送炭。这也给开发者留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。当我问及开发者如何利用 Double Tap 提升软件体验时,David 说出了我心里的答案:回应通知。开发者可以利用现有的通知 API,将最重要的操作放在合适的位置。这样当通知到来,用户可以直接双指互点来完成操作。
「双指互点两下」解决的问题,正是 Apple Watch 研发初衷